跳转至

国际收支

国际收支

国际收支概念的发展

  1. 古典的国际收支: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对外贸易差额,以对外贸易为基础
  2. 狭义的国际收支: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外汇收支,以外汇收支(货币支付)为基础
  3. 广义的国际收支:,涵盖易货贸易、补偿贸易、记账贸易等不涉及外汇收支的非货币性贸易,以及政府援助、私人赠与等非对等交易。以国际经济交易为基础
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

一定时期内一国居民与非居民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货币价值记录

  • 一定时期内:说明国际收支是一个事后流量。“一定时期”一般指过去的一个会计季度或年度
  • 居民与非居民:与国籍无关。居民包含个人居民法人居民

    个人居民:自然人在某国居住一年及以上便是该国的个人居民;

    法人居民:企业等法人是其所注册国家的居民。非营利私人团体、政府也都属于属于所在国的居民

  • 全部经济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:不仅是货币性交易。包括商品、劳务买卖,物物交换,金融资产交换,商品、劳务单方面转移,金融资产单方面转移等

    交易对象:商品劳务(\(A\))、金融资产(\(B\)

    交易组合:易货贸易(\(A \leftrightharpoons A\)),用货币购买美国国债(\(B \leftrightharpoons B\)),用货币购买商品劳务(\(A \leftrightharpoons B\)),无偿、单项转移(\(A \rightharpoonup\)\(B \rightharpoonup\)

  • 货币价值记录:因为不仅包含货币性交易,非货币性交易需要折算成货币加以记录

特殊处理

  • 出国进行全日制学习或疾病治疗属于出国前常住领土的居民,即便学习或治疗时间已经超过一年(因为其主要经济利益中心仍然在本国领土)
  • 陪读陪护家属和学习或治疗者的处理方式相同
  • 在一国领土之外作业的船舶、飞机、钻塔、太空站等的工作人员视为其本部所在领土的居民

我国按照交易者经济利益中心所在地的标准,国际收支统计范围为大陆,不包括港澳台

国际收支平衡表

将国际收支按照特定账户分类和复式记账原则编制的会计报表。

账户分类

  1. 经常账户实际资源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流动

    货物:居民和非居民间实物转移,按离岸价格(FOB)计

    服务:各种服务,保险和养老金,咨询佣金服务费,知识产权使用费等

    初次收入:投资收益(分红、利息等)和其他初次收入。资本损益计金融账户,并非初次收入

    二次收入:经常转移,汇款、国际合作援助等

  2. 资本和金融账户资产所有权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流动

    资本账户:居民与非居民间的资本转移(固定资产)、非生产非金融资产取得与处置(特许权、经销权及租赁、其他可转让合同)

    金融账户:居民与非居民间涉及金融资产与负债的各类交易

    1. 非储备性金融账户:投资、衍生品、贷款、货币、存款等)
    2. 储备资产(官方储备):一国货币当局掌握的可以随时动用的在国际间被普遍接受的资产,比如黄金。当一国的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出现不平衡时,增减储备资产来平衡。
  3.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:正常情况下,上面账户余额的加总应为0,但因为统计数据来源多样、数据不全面或不真实、统计时间标准不一等,需要人为平账,因此设置本科目以保证余额为0

国际收支